安徽,簡稱“皖”,是我國華東地區的一個省份,全省總面積約14萬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300多萬。這些年來,尤其是自中部崛起戰略實施以來,安徽經濟發展迅速,2018年安徽GDP首次突破3萬億大關,達到30006.8億元,位居全國第13。但安徽經濟發展水平偏低,其2018年人均GDP只有4.8萬元,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安徽共下轄有16個地級市,分別是:合肥市、蕪湖市、蚌埠市、淮南市、馬鞍山市、淮北市、銅陵市、安慶市、黃山市、滁州市、阜陽市、宿州市、六安市、亳州市、池州市以及宣城市,它們2018年的經濟數據如下:
從各市的發展情況來看,發展勢頭都非常好,全省大部分城市的名義GDP增速都超過兩位數,而無論從GDP總量還是人均GDP來看,合肥都是全省第一,是安徽經濟實力最強、最發達的城市;蕪湖、馬鞍山發展水平也不錯,人均GDP緊隨合肥之后,而其它城市發展水平則相對一般,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對于這16座城市是幾線城市,我們可以參考一些機構公布的榜單。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國家并沒有對城市進行劃線等級,也沒有公布相關的劃分標準,所謂的幾線城市,大多是由一些房地產商、投資商和有關機構制定的市場戰略而劃分的,所以權威性不足,參考意義更大。我們就拿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公布的榜單為依據吧,這是近年來討論最熱的榜單。根據它公布的2019年《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顯示,安徽上榜的城市分別如下:
二線城市:合肥
三線城市:蕪湖、阜陽、滁州、蚌埠、馬鞍山、安慶
四線城市:六安、宿州、淮南、宣城、黃山、亳州、銅陵
五線城市:淮北、池州
從安徽上榜的城市來看,大部分都是三四線城市,沒有一線、新一線城市,只有合肥一座二線城市,這也說明安徽各市的發展還比較一般,有待提升。總之,不管安徽各市是幾線,發展好自己才是硬道理。如今長三角擴容,安徽部分城市被納入其中,而合肥還被定位為長三角城市群的副中心,未來它們仍然有望保持較快發展。
1、安徽省城市分級
二線城市:合肥市;
三線城市:蕪湖市、阜陽市、滁州市、蚌埠市、馬鞍山市、安慶市;
四線城市:六安市、宿州市、淮南市、宣城市、黃山市、銅陵市、亳州市;
五線城市:淮北市、池州市
安徽省有1個二線城市,6個三線城市,7個四線城市,2個五線城市,安徽省的城市發展水平屬于中等水平,因為全國大多數的地區差不多就是這個水平,對于城市的分級國家并無明確的城市分級報告,本文所指的城市分級是來自一份以商業消費能力和商業環境為參考標準所做的城市分級,這僅僅是商業機構的一次城市分級,并非是國家認可的城市分級。忘讀者悉知。
2、安徽省概況現在說起安徽和江蘇,已經沒有多少人會把這兩個省聯系在一起,盡管這兩個省份是緊挨著的,但是因為在經濟上的巨大差別,已經很少有人把他們放在一起看待。
但是在歷史上,安徽省和江蘇省同屬于“江南省”,后來才被分為兩個省份,現在看蘇北地區其實和安徽還是有些相似的,江南省在歷史上是比較富裕的,安徽的徽派建筑風格獨具一格。
安徽歷史上最出名的人物要算是朱元璋了,朱元璋出生在滁州市的鳳陽縣地區,其實明朝的開國班底大多就是這附近地區的人,這個也足以說明安徽地區的人杰地靈,到了近代,安徽的小崗村更是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先潮,改革開放從農村改革開始,農村改革始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而這個制度是當時小崗村冒著巨大的風險而堅持的,所以也成為了農村改革的先鋒和先河。
總之安徽省是一個不缺乏抗爭勇氣氣質的地區,這個地區也是人杰地靈,能人輩出。
3、安徽省的經濟到了近代,安徽省的經濟發展比較緩慢,但是最近這些年安徽的經濟發展非常迅速,雖然人均GDP才47712元,在全國排名21名,把四個直轄市去掉,在全國的省份中排名17名,這個排名是比較靠后的。
但是安徽省的經濟發展速度足以說明在經濟發展方面的潛力是比較大的,因為2018年人均GDP增速在全國排名第3位,僅次于新疆和陜西。
安徽省的經濟整體發展都比較迅速,在16個地級城市中,僅有4個地級城市的GDP發展增速是低于全國水平的,分別是銅陵市、淮南市、淮北市和池州市。
安徽省經濟實力最強的城市是省會合肥市,合肥市近年來的經濟發展速度在全國都是排的上號的,2018年的GDP達到了7823億元,增速達到8.5%,人均GDP達到了97470元人民幣的水平,而人均可支配收入也達到了35175元,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到了3.68萬元,是安徽省消費能力最強的城市。
安徽省GDP增速最快的城市是亳州市,2018年GDP增速達到了10.1%,人均GDP為24547元,平均水平還比較低。經濟發展速度最慢的城市是淮北市,只有3.6%;
人均GDP最高的城市是合肥市,達到了97470元,其次是蕪湖的88085元,排名第三的是馬鞍山的81965元,排名第四的是銅陵市的75524元。
人口最多的城市是阜陽市,達到了821萬人,比省會合肥市的809萬還要多12萬人,人口最少的城市是黃山市的141萬;
城鎮化率最高的城市是合肥市,達到了75%,其次是馬鞍山的68.3%;城鎮化率最低的城市是亳州市,僅有41%;
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城市是馬鞍山市,達到 了36482元,超過了省會合肥市的35175元,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的城市是宿州市,19709元;
從另一看消費能力的指標就是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最高的是省會合肥市,達到了3.68萬元,說明消費能力是很旺盛的,這個指標遠高于其他城市,因為其他地域的人也會到合肥來消費,這個是有虹吸效應的。消費能力第二強的是蕪湖市,到了2.74萬,消費能力最弱的是宿州市,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才0.98萬。
總結:總體來看,合肥省最富裕的城市是合肥市,其次就是蕪湖市和馬鞍山市、蚌埠和銅陵。阜陽市、宿州市、亳州市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