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國三十多個省份,都存在一個或者兩個簡稱。比如就河南省來說,簡稱“豫”和古代的“豫州”存在直接的關系;對于山東省來說,簡稱“魯”和春秋戰國時期的魯國存在直接關系;對于安徽省來說,簡稱“皖”和古皖國、皖山等存在關系。而就本文要說到的甘肅省,位于黃河上游,省會為蘭州。同時,甘肅省的簡稱“甘”或者“隴”,又有什么歷史來源呢?
一
首先,對于甘肅省省名的由來,是取甘州(今張掖)與肅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在此基礎上,由于西夏曾置甘肅軍司,元代設甘肅省,簡稱甘。同時,甘肅省的省境大部分在隴山(六盤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設置過隴右道,故又簡稱為隴。對于甘肅省的歷史,跨越八千余年,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也是中醫藥學的發祥地之一,被譽為“河岳根源、羲軒桑梓”。在上古時期,中國分為九州,甘肅省境大部屬雍、涼二州,舊稱“雍涼之地”。而對于人文始祖伏羲、女媧和黃帝,相傳就誕生于甘肅地區。二對于周朝的先祖,就崛起于今甘肅省慶陽地區。在周武王建立西周后,秦人的祖先在省境東部,即今天水地區定居下來,開始了由游牧經濟向農業經濟的緩慢過渡。春秋時期,秦國于公元前688年設邽縣(今天水麥積區南)、冀縣(今甘谷縣),這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建立最早的縣之一。戰國七雄爭霸階段,秦國的疆域已達今甘肅的東南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在推行郡縣制時,甘肅地區屬于隴西郡和北地郡。
三公元前121年,漢武帝在隴西郡和北地郡基礎上,增設武威郡和酒泉郡,統轄甘肅西北部。到了公元前114年,漢朝增置天水郡、安定郡、武都郡。此后,甘肅地區共設置十個郡。三國時期,甘肅地區也是蜀漢和魏國交戰的地區,彼時,甘肅大部分地方屬曹魏,南部的部分地區屬蜀漢。從西晉末到十六國時期,跨境或在甘肅境內先后建立的割據諸侯有:后趙、前秦、后秦、前涼、西秦、后涼、南涼、北涼、西涼,各占有約當今甘肅一部之地。唐朝時期,甘肅省境分屬關內道、隴右道和山南道,共轄22州。
四最后,北宋時期,西夏設有甘肅軍司,而這是最早出現的甘肅之名。元朝設甘肅行中書省,轄黃河以西七路二州。清朝時期,設陜西右布政司,后改甘肅布政司,政治中心從鞏昌(今隴西縣)遷至蘭州市,轄今甘肅、新疆、青海、寧夏省區部分范圍,也即范圍非常遼闊。1985年,全省共設14個行署(州、市),轄86縣(自治縣、市、區),至此,形成今甘肅省行政區域。如今,甘肅全省總人口為2763.65萬人,面積45.37萬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