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每個省都有簡稱,比如說貴州,簡稱黔,再比如湖北簡稱鄂,安徽簡稱皖,江西簡稱贛,云南簡稱滇,甘肅就簡稱隴。
其實甘肅是有兩個簡稱的,一是甘,一個是隴。你看到現在路上跑的車牌,基本都用的甘打頭,甘A甘B什么的,一類就比較正式一點,比如隴海線,甘肅到連云港的鐵路干線。這都是古時候的簡稱,古時甘肅叫隴,連云港叫海。有一個著名的典故,得隴望蜀就是和甘肅有關,這句成語出自《后漢書》,光武帝劉秀對手下說,“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也就是說從漢朝開始,甘肅就應該被稱隴。
甘肅為什么叫隴呢?因為在甘肅,陜西交界處有一座山叫隴山,隴和壟是一個意思,古人的通假字嘛,在平原上凹起了一座山,所以甘肅簡稱隴。
先秦時期,中國分為九州,甘肅省境大部分在雍、涼二州,所以在先秦時代甘肅叫“雍涼之地。”到南北朝的時候就比較亂了,分了七個國家,屬于軍閥割據時代啊,亂世沒個統一叫法,依據自己喜好,想怎么叫就怎么叫。到唐朝的時候,終于有定論了,唐取甘州(今張掖市)、肅州(今酒泉市)的第一個字合成,簡稱甘。到宋朝的時候,蘭州以北基本就沒宋朝的事,屬于西夏國
當然,到了南宋時期,連蘭州及周邊地區也不屬于大宋了,被金國納入了版圖,只有現在的天水及隴南處在宋朝的邊境地區,基本甘肅就不屬于大宋國啊。
元朝的時候甘肅設立行省,元滅亡后,明朝撤銷這一建制,將其并入陜西布政使司,歸于陜西管轄了。但是還是有大部分不在大明天子的轄區內哦。
時光悠悠啊,到了清朝時期,設陜西右布政司,后改甘肅布政司,行政中心從隴西遷至蘭州,管轄今甘肅、新疆、青海、寧夏省區部分范圍。幾經變遷,清朝的時候又叫了甘,直到今天,我們把甘肅的簡稱仍呼為甘。
就像很多地方,車牌用的是一個字,然后簡稱仍然用的另外一個字,比如川,還有一個簡稱是蜀。云南車牌多半用云,但是云南的簡稱是滇。
甘肅簡稱隴,得名于唐隴右道。
陜西簡稱陜,得名于河南省三門峽市陜縣。
當然簡稱“甘”也有歷史原因,比如部分歷史典籍就記作“甘省”。
引用:
陜西大旱周期鏈。
光緒三年年饉是指1876年—1880年,爆發于陜西的大旱災,是近代史上一場罕見的自然災害,它對中國北方社會各方面,產生了一系列重大影響。
高祖自謙公(和時雍)續《和氏家譜》是光緒十六年,也就是年饉過去十年時間,,他對慘烈的災害當然記憶猶新,在續家譜的序中,他寫道,“光緒三年以前,五六料薄收,是年二麥數升收成,糜谷雖種,五六月之間旱則苗稿矣。蕎麥未種”。
“以后旱既太甚,二麥莫安,野無青草,室如懸磬,民皆饑色,野多餓殍,舍兒女猶棄敝屣,關親友如防寇盜。將婦人女子馱上甘省者千千萬萬。”
“夫死于道妻自嫁者有之,一家大小俱逃于外省者有之”。我的曾祖父也是自謙的長子威眾公為了一家度災荒,就把老婆史氏賣到了甘省安化縣盤馬原,為了逃活命,兩個兒子也隨母帶去。自謙公本人,當時已六十余,也不得不到甘省地“糊口”,一年后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