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寫等兄弟歸來喝酒的詩句 1、《對酒》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人生一百歲,通計三萬日。
何況百歲人,人間百無一。賢愚共零落,貴賤同埋沒。
東岱前后魂,北邙新舊骨。復聞藥誤者,為愛延年術。
又有憂死者,為貪政事筆。藥誤不得老,憂死非因疾。
誰人言最靈,知得不知失。何如會親友,飲此杯中物。
能沃煩慮銷,能陶真性出。所以劉阮輩,終年醉兀兀。
2、《賀新郎·乳燕飛華屋》年代: 宋 作者: 蘇軾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午,晚涼新浴。
手弄生綃白團扇,扇手一時似玉。漸困倚、孤眠清熟。
簾外誰來推繡戶,枉教人、夢斷瑤臺曲。又卻是,風敲竹。
石榴半吐紅巾蹙。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
秾艷一枝細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風驚綠。
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兩坦纖胡簌簌。
3、《臨江仙·尊酒何人懷李白》年代: 宋 作者: 蘇軾尊酒何人懷李白,草堂遙指江東。珠簾十里卷香風。
花開又花謝,離恨幾千重。輕舸渡江連夜到,一時驚笑衰容。
語音猶自帶吳儂。夜闌對酒處,依舊夢魂中。
4、《漁家傲·四月園林春去后》年代: 宋 作者: 歐陽修四月園林春豎如去后。深深密幄陰初茂。
折得花枝猶在手。香滿袖。
葉間梅子青如豆。風雨時時添氣候。
成行新筍霜筠厚。題就送春詩幾首。
聊對酒。櫻桃色照銀盤溜。
5、《客舍月下對酒,醉后寄畢四耀》年代: 唐 作者: 獨孤及鄉路風雪深,生事憂患迫。天長波瀾廣,高舉無六翮。
獨立寒夜移,幽境思彌積。霜月照膽凈,銀河入檐白。
沽酒聊自勞,開樽坐檐隙。主人奏絲桐,能使高興劇。
清機暫無累,獻酢更絡繹??犊鹛旄瑁瑦謵謴V陵陌。
既醉萬事遺,耳熱心亦適。視身兀如泥,瞪目傲今昔。
故人間城闕,音信兩脈脈。別時前盟在,寸景莫自擲。
心與白日斗,十無一滿百。寓形薪火內,甘作天地客。
與物無親疏,斗酒勝竹帛。何必用自苦,將貽古賢責。
2. 寫等兄弟歸來喝酒的詩句 1、《對酒》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人生一百歲,通計三萬日。
何況百歲人,人間百無一。
賢愚共零落,貴賤同埋沒。
東岱前后魂,北邙新舊骨。
復聞藥誤者,為愛延年術。
又有憂死者,為貪政事筆。
藥誤不得老,憂死非因疾。
誰人言最靈,知得不知失。
何如會親友,飲此杯中物。
能沃煩慮銷,能陶真性出。
所以劉阮輩,終年醉兀兀。
2、《賀新郎·乳燕飛華屋》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午,晚涼新浴。
手弄生綃白團扇,扇手一時似玉。
漸困倚、孤眠清熟。
簾外誰來推繡戶,枉教人、夢斷瑤臺曲。
又卻是,風敲竹。
石榴半吐紅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
秾艷一枝細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秋風驚綠。
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
共粉淚,兩簌簌。
3、《臨江仙·尊酒何人懷李白》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尊酒何人懷李白,草堂遙指江東。
珠簾十里卷香風。花開又花謝,離恨幾千重。
輕舸渡江連夜到,一時驚笑衰容。
語音猶自帶吳儂。夜闌對酒處,依舊夢魂中。
4、《漁家傲·四月園林春去后》
年代: 宋 作者: 歐陽修
四月園林春去后。深深密幄陰初茂。
折得花枝猶在手。香滿袖。
葉間梅子青如豆。風雨時時添氣候。
成行新筍霜筠厚。題就送春詩幾首。
聊對酒。櫻桃色照銀盤溜。
5、《客舍月下對酒,醉后寄畢四耀》
年代: 唐 作者: 獨孤及
鄉路風雪深,生事憂患迫。天長波瀾廣,高舉無六翮。
獨立寒夜移,幽境思彌積。霜月照膽凈,銀河入檐白。
沽酒聊自勞,開樽坐檐隙。主人奏絲桐,能使高興劇。
清機暫無累,獻酢更絡繹??犊鹛旄?,愔愔廣陵陌。
既醉萬事遺,耳熱心亦適。視身兀如泥,瞪目傲今昔。
故人間城闕,音信兩脈脈。別時前盟在,寸景莫自擲。
心與白日斗,十無一滿百。寓形薪火內,甘作天地客。
與物無親疏,斗酒勝竹帛。何必用自苦,將貽古賢責。
3. 兄弟情深的詩句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讓攔萸少一人。
--------------------------------------------------------------------------------
七步詩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喜見外弟又言別 李益 十年離亂后,長大一相逢。
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
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鐘。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
頍弁 詩經 有頍者弁,實維伊何,爾酒既旨,爾肴既嘉。
豈伊異人,兄弟匪他,蔦與女蘿,施于松柏。
未見君子,憂心奕奕,既見君子,庶幾說懌。
有頍者弁,實維何期,爾酒既旨,爾肴既時。
豈伊異人,兄弟具來,蔦與女蘿,施于松上。
未見君子,憂心怲怲,既見君子,庶幾有臧。
有頍者弁,實維在首,爾酒既旨,爾肴既阜。
豈伊異人,兄弟甥舅,如彼雨雪,先集維霰。
死喪無日,無幾相見,樂酒今夕,君子維宴。
--------------------------------------------------------------------------------
沔水 詩經 沔彼流水,朝宗于海。
鴥彼飛隼,載飛載止。
嗟我兄弟,邦人諸友。
莫肯念亂,誰無父母。
沔彼流水,其流湯湯。
鴥彼飛隼,載飛載揚。
念彼不跡,載起載行。
心之憂矣,不可弭忘。
鴥彼飛隼,率彼中陵。
民之訛言,寧莫之懲。
我友敬矣,讒言其興。
--------------------------------------------------------------------------------
棠棣 詩經 棠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喪之威,兄弟孔懷,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難,每有良朋,況也求嘆。
兄弟鬩于墻,外御其務,每有良朋,烝也無戎。
喪亂既平,既安且寧,雖有兄弟,不如友生。
儐爾籩豆,飲酒之飫,兄弟既具,和樂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兄弟既翕,和樂且湛。
宜爾家室,樂爾妻帑,是究是圖,亶其然乎。
別詩 漢無名氏 詳細內容 切換到百度里搜索
骨肉緣枝葉,結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
況我連枝樹,與子同一身。
昔為鴛和鴦,今為參與辰。
昔者長相近,邈若胡與秦。
惟念當乖離,恩情日以新。
鹿鳴思野草,可以喻嘉賓。
我有一樽酒,欲以贈遠人。
愿子留斟酌,敘此平生親。
黃鵠一遠別,千里顧徘徊。
胡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
何況雙飛龍,羽翼臨當乖。
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懷。
請為游子吟,泠泠一何悲。
絲竹厲清聲,慷慨有余哀。
長歌正激烈,中心愴以摧。
欲展清商曲,念子不得歸。
俯仰內傷心,淚下不可揮。
愿為雙黃鵠,送子俱遠飛。
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歡娛在今夕,嬿婉及良時。
征夫懷往路,起視夜何其?
參辰皆已沒,去去從此辭。
行役在戰場,相見未有期。
握手一長嘆,淚為生別滋。
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
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燭燭晨明月,馥馥秋蘭芳。
芬馨良夜發,隨風聞我堂。
自己選?。。。。。。。。。?!
4. 描寫兄弟情深的詩句 1.《孟氏》唐.杜甫
孟氏好兄弟,養親唯小園。承顏胝手足,坐客強盤飧。
負米力葵外,讀書秋樹根。卜鄰慚近舍,訓子學誰門。
2.《傷情》唐.孟云卿
為長心易憂,早孤意常傷。出門先躊躇,入戶亦彷徨。
此生一何苦,前事安可忘。兄弟先我沒,孤幼盈我傍。
舊居近東南,河水新為梁。松柏今在茲,安忍思故鄉。
四時與日月,萬物各有常。秋風已一起,草木無不霜。
行行當自勉,不忍再思量。
3.《感懷弟妹》唐.沈千運
今日春氣暖,東風杏花拆。筋力久不如,卻羨澗中石。
神仙杳難準,中壽稀滿百。近世多夭傷,喜見鬢發白。
杖藜竹樹間,宛宛舊行跡。豈知林園主,卻是林園客。
兄弟可存半,空為亡者惜。冥冥無再期,哀哀望松柏。
骨肉能幾人,年大自疏隔。性情誰免此,與我不相易。
唯念得爾輩,時看慰朝夕。平生茲已矣,此外盡非適。
4.《春日言懷》唐.鮑溶
湛湛琴前酒,期自賞青春。胡為緘笑語,深念不思身。
寂寂花舞多,嚶嚶鳥言頻。心悲兄弟遠,愿見相似人。
江界田土卑,競來東作勤。歲寒虛盡力,家外無強親。
杳窅青云望,無途同苦辛。
5.《憶舍弟》唐.于逖
衰門少兄弟,兄弟唯兩人。饑寒各流浪,感念傷我神。
夏期秋未來,安知無他因。不怨別天長,但愿見爾身。
茫茫天地間,萬類各有親。安知汝與我,乖隔同胡秦。
何時對形影,憤懣當共陳
5. 形容“兄弟情深”的詩句有哪些 1、《還高冠潭口留別舍弟》
唐代:岑參
昨日山有信,只今耕種時。遙傳杜陵叟,怪我還山遲。
獨向潭上酌,無人林下期。東溪憶汝處,閑臥對鸕鶿。
譯文:昨日山中捎信給我,眼下已到耕種時節。信中怪我還山太遲,山中放友情深意切。如今獨向潭上飲酒,再無兄弟林下相約。東溪之上想你之時,只能對著鴿鶴闖臥。
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獨自離家在外地為他鄉客人,每逢佳節來臨格外思念親人。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憾之情。
3、《滿江紅·懷子由作》
宋代:蘇軾
清潁東流,愁目斷,孤帆明滅。宦游處,青山白浪,萬重千疊。孤負當年林下意,對床夜雨聽蕭瑟。恨此生,長向別離中,生華發。
一尊酒,黃河側。無限事,從頭說。相看恍如昨,許多年月。衣上舊痕余苦淚,眉間喜氣占黃色。便與君,池上覓殘春,花如雪。
譯文:清澈的潁水向東流去,望著江面行船遠去,船帆若隱若現,心中愁苦。為官四處奔走,走過千山萬水,經歷風波險惡。我辜負了當年與你對床夜語,早退隱居的約定。
這一生聚少離多,白發徒生。在黃河畔飲酒,想起往日情由,無限感慨。雖然分離多年,舊事卻恍如昨日般清晰。經歷了多年磨難心酸,終于快有歸去的喜信了。到那時,和你在這殘春出游池上,看落花如雪。
4、《送兄》
唐代:佚名
別路云初起,離亭葉正稀。
所嗟人異雁,不作一行歸。
譯文:哥哥??!這就是我們要分手的大路了。云彩飛起,路邊有供人休息送別的涼亭。亭外,是秋葉在飄墜。而我最悲傷嘆息的就是,人,為什么不能像天上的大雁呢?大雁哥哥和妹妹總是排得整整齊齊,一同飛回家去的啊。
5、《懷澠池寄子瞻兄》
宋代:蘇轍
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
歸騎還尋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
遙想獨游佳味少,無方騅馬但鳴嘶。
譯文:同行兄弟在鄭原野上話別,共同擔心前路艱難。騎馬回頭還在大梁田間巡行,想來遠行家兄已經翻過崤西古道。曾經做過澠池主簿百姓知否?還和父兄歇宿僧房共題壁詩。遙想兄臺獨行一定旅途寂寞,前路迷茫只能聽到騅馬嘶鳴。
6. 好哥們喝酒高興的詩 李白的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傾耳聽 一作:側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不足貴 一作:何足貴;不復醒 一作:不愿醒/不用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古來 一作:自古;惟 通:唯)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7. 關于喝酒的詩句(越多越好) 明宋應星《天工開物.曲蘗》云:“宋子曰,獄訟日繁,酒流生禍,其源則何辜?!?/p>
很為發明酒的祖先叫屈。酒的釀制,宋應星認為始于傳說中的炎帝和皇帝(《曲蘗》:“自非炎黃作祖,末流聰明,烏能竟其術哉”),也有說是上古時杜康或儀狄發明的。
且不議酒流是否生禍,先人在發明酒時斷沒有想到此物會縱貫中華幾千年文明,流布之廣,影響之巨,遠在“四大發明”之上。 我國最早的史書《尚書》,即收有周公命康叔在衛國頒布戒酒令的《酒誥》,可見早在殷周時民間就已嗜酒成風。
以后愈演愈烈,翻歷代詩文,可說是酒氣縱橫。及至現代,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時代騰飛,人民富足,糧食食之不盡,貯之易糜,最好的方法只有大量造酒。
于是酒樓廳堂,華燈映碧,觥籌交錯;大街小巷,劃拳猜令,醉鬼翩翩。人民的酒量呈幾何級遞增。
什么張翼德、魯提轄,別看書上寫得身長丈二,膀闊腰圓,喝酒如何了得,要擱今天,隨便在街上拽一青皮瘦子,找一火鍋攤,搬五箱啤酒兩打二鍋頭和他們對瓶吹,誰先倒下還真的難說。正所謂,“酒有別腸,不必長大”。
酒有三六九等?!队讓W瓊林》云:“好酒曰青州從事,次酒曰平原督郵,魯酒、茅酒,皆為薄酒……竹葉青、狀元紅,俱是美酒;葡萄綠、珍珠紅,悉是香醪?!?/p>
到了今天,更是品類浩繁。君不見,商場酒架上紅的藍的白的青的紫的,琳瑯滿目。
從兩塊五一瓶的山城啤酒到價格高上天的“窖藏一百五十年茅臺”、“路易一十八王朝干紅”,應有盡有。最賤的是重慶朝天門碼頭小吃攤子提供的“筋斗酒”,扔一元錢自己拿瓷盅舀來喝就是了,為碼頭挑夫所最愛。
至于為什么叫“筋斗酒”,是不是人喝多了就會象猴子一樣翻筋斗,尚待考證。 喝酒的人也是三教九流。
“酒池肉林”的帝王將相和“革命的小酒天天醉”的“人民公仆”一類,我們小老百姓無權議得,雖說最好的酒往往入了他們的口,也只好忍痛撇開不提。余者工農兵學商,行行都有戀杯人,不妨都暫歸于“酒民”。
單以酒量的大小,酒民就有“酒杯”、“酒盅”、“酒壺”、“酒桶”、“酒缸”等等形容。更有許多介于“杯”與“盅”之間、“壺”與“桶”之間,或視場面需要,忽而是“杯”、忽而是“盅”、忽而又是“桶”的游移分子。
近幾年據說還有號稱“酒?!钡暮揽蛦柺馈R罁染骑L神的各異,又有“酒徒”、“酒鬼”、“酒魔”、“酒圣”、“酒仙”、“酒癡”、“酒狂”、“酒顛”、“酒瘋子”等等謚法。
當然,夠得上這些稱號的,至少和酒有著類似于愛情的親密關系,逢年過節喝上一杯半杯啤酒或白酒者無緣。 吾國的酒文化如此淵源流長,喝酒愛好者們又如濤濤江水,綿綿不絕,千百年來卻沒有一位大賢出來,為酒民們分個層次,定個高下,不能不說是一件憾事。
“飲酒豈知欹醉帽,觀棋不覺爛樵柯”,下棋都講究分個段位,喝酒又為何不能?我國素有“理論指導實踐”的優良傳統,試想,假如有一套權威系統的理論出來,為酒民們指明方向,使他們喝得有理想,有追求,不斷提高酒品酒德,于四化建設又何嘗無益?如此,宋子的“酒流生禍說”不彈自破矣。 當然,此項工作十分艱巨,必得將幾千年的酒文化細細爬梳,廣泛聽取酒民們的意見和建議,深入研究酒民們的意識形態,非博學鴻文之士不堪此任。
鄙人才疏學淺,斗膽在這里為“喝酒論段”寫序,不過是拋磚引玉,希圖引起廣大酒民的重視,踴躍發表自己的“喝酒觀”,不吝獻出自己的酒史酒事為研究之資,以待賢者。三杯酒落肚,雖千萬人,吾往矣!某先借“酒膽”,發一己之淺見以為“酒海一粟”。
歷史上喝酒的名家可說是燦若星河。唐代杜甫就近取材,隨手就列出了李白、賀知章、張旭等八位各負絕學的“酒星”,寫出一首《飲中八仙歌》。
杜甫本人也酷愛飲酒,寫過“忘形到爾汝,痛飲真吾師”等大量歌頌喝酒的詩句。 但千古酒名最盛,星光最亮,堪稱“飲壇北斗”的還是魏晉“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喝酒論段必得以此公為標桿。
民間有“杜康美酒,醉伶三年”的傳說,杜康是上古之人,焉能與劉伶相遇?民間此說乃是賦予劉伶“有酒以來第一飲者”的美譽。魏晉是中華酒史上一個異峰突起的輝煌時期,飲酒的名士層出不窮,領數代風騷。
“竹林七賢”就差不多全是酒鬼,阮籍、嵇康等人的酒名也很大。史載阮籍為拒司馬氏的征婚曾連醉六十日,大可寫入吉利斯記錄。
劉伶能在眾多“酒星”中更拔一尺,獨爍千古,實有他的不傳之秘。 《晉書》說劉伶“容貌甚陋”、“澹默少言”、“不喜交游”。
在文翰才華方面,雖然沒有確切的證據,想來也不若多才多藝的嵇康、精研玄學的向秀等人。于是他的一生便苦心孤旨,專營喝酒,終于開一代酒河,喝出了震古爍今的成就。
當年“竹林七賢”嘯聚山林的勝景已無法再現,我們不妨姑妄推之----嵇康、阮咸自管彈琴弄瑟琶;阮籍自管窮途而哭臨淵而嘯;向秀、山濤、王戎自管高談玄理糾纏老莊;唯劉伶瞇著眼倚一根瘦竹子只喝酒不說話,單從造型講就比眾人飄灑深沉!----專注可說是劉伶成功的一大秘訣,不象阮籍等人心有旁騖,因了文名詩名才名多少抹殺了酒名。后人對劉伶一生溺于酒的原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