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酒原料轉變成酒,是由一種生物群體作用的結果。這類生物用肉眼看不見,必須用高倍顯微鏡才能觀察。所以這類生物就叫微生物。微生物無處不在,空氣、土壤、水及動物體內大量存在。微生物有好有壞。如酒曲中就含有大量有益釀酒的微生物,而我們釀酒的環境就存在大量對釀酒不利的微生物。釀酒的技術原理就是讓酒曲中的微生物大量生長繁殖,同時杜絕周圍環境中有害釀酒的微生物的感染。在具體的生產操作中,應用了很多生物工程技術。因此釀酒業屬于生物工程范疇,叫傳統發酵工程。
微生物是利用釀酒原料中的糖分轉變成酒的。所以原則上凡是含糖的原料都可以用來釀酒。糖分多糖和單糖。正是酒曲中的酵母菌利用單糖轉化成酒,這叫發酵。但大米、高粱、玉米中含的是多糖叫淀粉,酵母菌不能直接利用。所以酒曲中還含有叫霉菌的一類微生物,能把多糖切割成單糖供酵母菌利用,這就叫糖化。然而一般多糖都結合很緊密,所以需要通過高溫蒸煮使多糖變松散才有利于霉菌的作用,這就叫糊化。通過以上幾個步驟就產生酒了,但酒和糟是混在一起的。所以有的就把酒糟通過高溫加熱使酒變成酒蒸汽再冷凝成酒液,從而使酒從糟中分離出來,這叫蒸餾;而有的是通過壓榨使酒液與糟分離這叫壓榨。無論是蒸餾還是壓榨,剛出的酒很沖,口感不好。通過存放一段時間酒就會變得柔順諧調了,這叫陳釀老熟。陳釀后的酒雖然口感變好了。但每次釀的酒口感質量都有所差別,要使常年的出廠產品口感質量都保持一致,就需要通過勾兌調配了。即釀酒全過程就是:釀酒原料前處理(粉碎或整粒浸泡);高溫蒸煮(專業術語叫糊化);加曲糖化發酵;蒸餾或壓榨;陳釀老熟;勾兌調配;包裝出廠。這就是釀酒企業的生產工藝流程了。
雖然現在上市的酒品種很多,但采用的生產技術方法無非就三種:一是蒸餾,二是壓榨,三是直接配制。這就是從加工技術上來分類,所有的酒都可以分成蒸餾酒、發酵酒、配制酒三類。而從商品角度來分,可分為黃酒、白酒、果酒、露酒、啤酒五大類。其中黃酒、果酒、啤酒是利用發酵酒的生產工藝生產的;白酒是用蒸餾酒的工藝生產的;而露酒指的是利用發酵酒或蒸餾酒做酒基來浸泡有一定功效的植物或動物配制而成的酒,如各種保健酒和藥酒。所以屬于配制酒類。
上面提到了凡是含糖的原料都可以作為釀酒原料。酒業圈一句俗話三分技術,七分原料.說的是要釀出好酒原料是根本,技術是關鍵。我國地域遼闊,釀酒原料種類甚多。如具有強腎補氣功能的黑糯米、防癌美容的薏仁米、喬麥、小米等五谷雜糧,各類水果,中藥材都是釀酒的絕好原料。但現有的釀酒企業為了規模化經營,只能選擇原料供應充足、生產技術成熟的原料進行生產。所以遺留下的酒類新產品開發空間很大,可以利用本地特產開發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酒類產品。市場前景極其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