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是的哦,外國也有巨無霸啤酒瓶,比如,下圖所示美國的 forty——40盎司(1200毫升)。
有些人印象中外國人更常喝小瓶啤酒,大概是在影視劇中看到酒吧的情景,在酒吧人們更喜歡拿小瓶啤酒直接吹。
而中國的啤酒瓶大,大概是看到的中國人喝啤酒更經常是在酒桌上,大瓶倒酒杯里喝。
事實上,世界上的啤酒瓶,從形狀到大小,五花八門,千奇百怪。主要是各國有各國的傳統(tǒng)和標準。
后來,多數啤酒公司都是大的跨國集團,為了滿足不同人群的喜好,供給各種不同包裝的啤酒。
在我國,由于啤酒公司分屬不同系(外國公司淵源),使用的酒瓶也各有不同。因此,可以見到各種不同的酒瓶。酒吧中也是以小吹瓶為主。
小啤酒瓶世界上出現最早的小啤酒瓶是1930年代由約瑟夫施利茨釀造公司設計的“stubby”(圖示澳大利亞的375ml stubby)
或“steinie”(圖示德國330ml Steinie),
矮而粗,容量在 330~375 ml之間。名字來源于“stein”,即模擬當時的啤酒杯的性狀。
主要是為了對抗當時酒吧的馬口鐵易拉罐(355ml )啤酒,這種設計重心低,不宜摔,而且使用厚玻璃制造,不宜碎。
這兩種性狀的小瓶已經不大流行,更流行的是330ml 錐子頸瓶
和美國355 ml(加拿大采用的341 ml)工業(yè)標準(ISB )長頸瓶
以及荷蘭的300 ml pijpjes
這幾種啤酒瓶在國內都可以見到。
還有很多其它形狀
和容量,比如,英國半品脫瓶(284 ml)、澳大利亞250ml瓶、荷蘭207ml瓶等的小瓶。
大啤酒瓶目前,我們最常見的是500ml啤酒瓶,各種頸部形狀的都有。比如,下圖的錐形頸瓶
和歐洲500ml短頸瓶。
另一種常見的是品脫瓶,容量為1品脫( 568 ml),是英國20世紀后期制定的國家標準大啤酒瓶。
還有美國650.6 ml 的bomber瓶
和歐洲標準750ml瓶
以及其他,950ml、1000ml,乃至2升等各種大小的啤酒瓶,不勝枚舉。
這個與消費習慣有關,并不絕對。舉例來說,人們印像中的科羅那,都是330毫升的,但我在墨西哥本地喝的,全是散裝的,在加拿大,也買過600毫升大瓶的。順便說一下,在墨西哥點酒,一開始依全世界的習慣,要BEER,酒保說CORONA。半天的功夫,我也是張嘴就CORONA。在墨西哥,啤酒就是科羅那,沒別的。
加拿大啤酒店里的啤酒,主要是330毫升至345毫升的瓶裝和罐裝,500毫升占比不多,也不難找。另外也有大桶的,幾升幾升一桶。
中國啤酒大瓶裝,多數是600毫升,近年也開始向500毫升以下發(fā)展。
啤酒瓶的大小,主要是消費習慣。實際越小,儲運越方便,安全性越好,銷售利潤也越大。我曾經親歷過幾次啤酒瓶傷人事件,什么自爆之類,全是大瓶惹的禍。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