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啤酒設備的糊化鍋結構及原理是什么》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本文目錄一覽:
啤酒糖化設備簡介
你好:
(1)至于糖化設備主要有:糊化鍋,糖化鍋,過濾槽,煮沸鍋,沉淀槽,還有相應的冷卻設備。
(2)他們的設備參數(shù)簡要介紹如下:
糖化鍋和糊化鍋:為懶人縮短工藝作業(yè)時間,在傳熱計算時,應保證輔料比為百分之40,加水比在1:6.3時全部醪液在60到100攝氏度溫度區(qū)間內,升溫速率為1到1.5攝氏度每秒。一次計算加熱面積。一般夾套加熱面積與鍋有效容積之比為1到1.3:1。鍋直徑和圓筒體高度之比一般去2:1,這樣有利于提高加熱面積和醪液對流。排氣管截面積為液體蒸發(fā)面積的30分之一到50分之一。攪拌器轉速設二級,用以投料攪拌為40到50轉每秒,用以醪液加熱攪拌為12到20轉每秒。
過濾槽:每噸混合原料投料的加水之比為1 :4.2到4.6,每噸投料約需5到5.5平方米槽有效容積。老式的過濾槽篩板均采用3.5到4.5毫米厚度的紫銅、黃銅、磷青銅,上面篩孔寬一般為0.6到0.7毫米,下面寬一般為3到4毫米,孔長一般為20到30毫米,篩板開孔率一般為百分之6到8。
煮沸鍋:其徑高比一般取1:2,這樣有利于獲得較大的加熱面積,其充滿系數(shù)一般去0.65到0.75。
沉淀槽:其徑高比一般取1:1.5到2,麥汁切線進糟速度一般取10到20米每秒。
至于冷卻器就要看實際情況了,在這里不變詳細說明。
在發(fā)酵中糊化鍋的兩個作用?
糊化鍋的作用是把大米粉和部分麥芽粉與水混合煮沸,并用來對糖化醪加熱升溫,使淀粉液化和糊化。
(1)糊化鍋的結構
糊化鍋的結構間下圖,鍋身為圓柱形,鍋底為球缺形或橢球形夾層,頂蓋為蝶形,國內裝有攪拌器,鍋底有加熱裝置,鍋的外部有保溫層。粉碎后的大米粉、麥芽粉和熱水由下粉筒及進水管混勻后送入,借助于旋槳式攪拌器的攪拌,使粘稠的醪液濃度和溫度均勻,使醪液中較重顆粒懸浮而不沉降到鍋壁形成“鍋巴”防止靠近傳熱面處醪液的局部過熱。
為了均勻分布加熱蒸汽,設有以4個短管與蒸汽夾套相通的蒸汽入口,蒸汽壓力為0.3~0.6MPa,蒸汽冷凝水由冷凝水管引出,不凝性氣體從蒸汽夾套下方的不凝氣管用閥間歇放出。糊化鍋蒸汽夾套外部有保溫層。鍋蓋上設人口雙拉門,下粉筒及環(huán)形洗水管,鍋蓋頂部設有升汽管,升汽管底部有環(huán)形溝,收集沿升汽管壁流下的冷凝污水,由冷凝污水管排向地溝。升汽管根部還設有排氣風門,根據(jù)需要調節(jié)其啟閉程度。升汽管頂設有筒形風帽,防止飛禽進入及風雨倒罐。
糖化鍋的材料,一般選用不銹鋼板,可保證啤酒質量。加熱夾套內底宜選用紫銅板,因為紫銅板傳熱效果良好,夾套外鍋底可選用普通碳鋼板。鍋蓋、鍋身和鍋底內表面焊縫應磨平拋光,應作耐腐蝕的酸性鈍化處理。外露表面拋光,不應有碰傷、劃傷痕跡。
從上圖可知,弧形鍋底對流體循環(huán)的影響,由于靠近鍋底傾斜壁面的液柱h2較低,受熱面積?2較大,而中心部位液柱h1較深,加熱面積?1較小,即邊緣單位體積液體的加熱面積大于中心處,造成邊緣處靠近鍋底傾斜壁面處的液體密度小于中心部位,這樣,在鍋底部周圍較快產生氣泡,而形成周圍液體向上,重要液體向下的自然循環(huán)。在相同情況下,攪拌功率消耗僅為平底鍋的60%,球缺形鍋底還有便于清洗的優(yōu)點。因此,糊化鍋、糖化鍋和煮沸鍋鍋底大多做成球缺形或橢球形。
糊化鍋攪拌器多采用二葉旋槳式,旋轉角可選45°或60°,產生軸向推力可促使醪液循環(huán)和混合良好。攪拌器的轉速一般有兩檔,一檔為快速(30~40 r/min)用于水喝原料攪拌混合;一檔為慢速(6~8 r/min)用于加熱保溫時醪液的攪動,防止原料固形物沉積和結底。
(2)有關參數(shù)
①糊化鍋的容量比糖化鍋和麥汁煮沸鍋都小,其容量決定于加入的原料量,有效容量系數(shù)58% ~60%。對每100kg投料(包括大米粉和麥芽粉)加水(400~450kg),則糊化鍋的容量為0.5~0.55m3,其有效容積應在人孔門邊以下500min計算。近來大型廠則有采用糊化鍋與糖化鍋相同規(guī)格者,以便相互通用,使生產調配方便。
②為了有利于液體的循環(huán)及較大的加熱面積,糊化鍋的直徑與圓筒高度之比為2:1,升氣管面積為液體蒸發(fā)面積的1/50~1/30,一般升溫速度不低于1.5℃/min
釀酒設備的設計原理及圖紙
釀酒設備的設計原理:
釀酒這個操作的過程稱之為蒸餾。白酒釀造采用固態(tài)發(fā)酵,加入一定數(shù)量的稻殼、高粱皮、谷糠等作為疏松劑。
原料和疏松劑經蒸煮冷卻后,拌入糖化用的曲子或酵母,放在窖內或缸內發(fā)酵,發(fā)酵后再拌入原料和疏松劑,進行蒸餾。蒸餾出酒,并對新料起到蒸煮作用。
酒糟丟掉一部分再次配料、發(fā)酵、蒸餾和蒸煮,如此循環(huán)往復,蒸餾出的酒在酒窖中陳釀,裝瓶前再進行勾兌。
釀酒設備的設計圖紙:
擴展資料
生產原理:
在釀酒過程中,淀粉吸水膨脹,加熱糊化,形成結構疏松的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為低分子的單糖。單糖在脫羧酶、脫氫酶的催化下分解,逐漸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酒精。以淀粉為原料釀酒,需經過兩個主要過程,一是淀粉糖化過程,二是酒精發(fā)酵過程。
1、淀粉的糖化淀粉在催化劑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為單糖。淀粉酶來源于酒曲中的微生物反應過程。
2、酒精發(fā)酵淀粉在淀粉酶作用下轉化為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轉化為酒精,酒化酶是由酵母菌分泌出來的。多數(shù)酒曲中也含酵母菌(除麩曲)。
這個反應式是法國化學家蓋·呂薩克在1810年首先提出來的。后來科學家們又研究測得每1009葡萄糖理論上可以產生51.149的酒精(實際的產量比理論上低)。
1857年,法國另一名化學家路易斯·帕斯特(LouisPasteur)發(fā)現(xiàn)酒精發(fā)酵是在沒有氧氣的條件下進行的。為此,他作出了“發(fā)酵是沒有空氣的生命活動”的著名論斷。
釀造酒是最自然的造酒方式,主要釀酒原料是谷物和水果,其最大特點是原汁原味,酒精含量低,屬于低度酒,對人體的刺激性小。
例如用谷物釀造的啤酒一般酒精含量為3%~8%,果類的葡萄酒酒精含量為8%~14%。釀造酒中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適量飲用有益于身體健康。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釀造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釀造酒
關于《啤酒設備的糊化鍋結構及原理是什么》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